中国的失业率为什么这么高?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失业

我们似乎不大喜欢失业这个词,特别是政府官员宁愿用待业、下岗代替,但不可否认的是:失业是个必然现象。而且我们的失业率还不低,2021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按城镇就业人员4.7亿计算,失业人数约为2400万人,这还不算农村人口。

失业的原因和类型复杂多样。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原因。经济学家对此有过很多的思考和研究,其中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影响力最大。

1.自愿性失业:劳动者拒绝或不接受相当于其边际生产力产出价值的工资而造成的失业。也就是说,你创造了1块钱的价值,想要得到1.2元的工资,因此没有人雇佣你而导致失业。

2.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比如经济结构调整,原来高速路收费工人要去送外卖,从辞职到上岗的这个过程需要求职、面试、培训、搬家等,这段时间就属于摩擦性失业。

3.非自愿性失业: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企业主动“裁员”,对于劳动者而言就属于非自愿性失业。

第一、二种类型好理解,一个是不愿意干、就想着躺平,一个是找工作、换工作需要时间。下面我们重点来说一下第三种情况,也就是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其核心是有效需求,他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先说一下,凡是原理性的知识,都比较枯燥、难懂,凯恩斯的《通论》也不例外,因此,接下来,我将尽量将其转为比较通俗的说法,但不一定完全准确。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赚钱?因为我们要花钱,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哪样都要花钱,买房买车娶媳妇哪样不得花大价钱。我们的花钱行为就是在创造“需求”,而卖房、卖车、卖菜的企业预期你花的钱能够让他赚到最多利润那一刻称之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预期能够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

理想状态下,我们工作赚的钱、企业主投资利润分红都应该用于消费支出或者投资支出,也就是说“赚的钱都花掉”,到了“无钱可花”的地步,这就是“有效需求”的状态。

老板给你涨100块钱工资,“有效需求”状态就是你晚上回去把它全部买卤菜吃掉。而事实上呢,我们赚的钱不可能全部花掉,上有老下有小,养老、医疗、教育、房贷无数座大山等着我们了,不可能不有点储蓄。你可能只花80元“祭五脏庙”,剩下20元等攒着娶媳妇。

你攒钱的这个行为,导致刘大姐还剩20元的卤肉没有卖完,留下了库存,第二天去张屠夫家进的猪肉减少。养猪的王大哥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回去小算盘一扒拉,预计下个月开始猪肉的需求会减少,原本打算扩建的猪场喊停,不仅把建筑工人赶回去歇着,还裁员了1个养猪小二。消费需求不足,商品卖不出去,库存充实,引起生产减少,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需求决定供给,找不到职业是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收入增加,消费增加,但是后者的增加额小于前者,从而导致两者之间产生了一个差额,也就是上面说到的消费需求不足。要保持充分就业,就必须弥补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的差额,就必须增加实际投资。

但从现实情况看,你赚的20元钱可能仍然不会全部用于投资,还是会省一点,从而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在每一收入的增量中,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用来储蓄的部分的比例却越来越大。

影响消费倾向的要素包括也包括三个方面:

l收入水平。收入绝对值越大,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也越大。富裕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低于贫困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富人已经超过了基本需求的水平,基本生活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低收入阶层则恰恰相反。

l客观环境。工资变化、预期收入变化、财政政策,以及资产价值变化等因素。比如你今天涨了100块钱工资,但是最近股市持续下跌,你可能不会用于消费而是会留着去补仓。或者你今年55岁了,老板涨了100块钱工资,可能你也不会消费,因为你明天就得退休了,养老钱还没存够。

l主观因素。积聚一笔储备金以应对不时之需;预防个人和家庭未来的收入和需求与现在的有所不同,例如养老、家庭教育等;获得利息和财产的增值;积聚遗产给后代子孙等。

储蓄额的增加,聚集需求量与实际消费量之间出现了裂痕,假如储蓄不及时转化为投资,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减少国民收入水平,造成失业。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随投资增加而递减,在短期内主要由于资本资产成本上升,在长期内主要在于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

这个比较好理解。疫情初期,大家都觉得生产口罩赚钱,最开始买一台生产口罩的机器几万块钱,两个月后涨到了一百多万元,虽然口罩价格维持高位,但是赚钱效应总体是在降低的。而且随着资本长期堆积在口罩生产行业,几个月后口罩产量大幅增加、价格逐步下降,这个时候再去投资预计后面回本都很难。

凯恩斯认为,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资本边际效率是刺激资本家增加投资的动力,资本边际效率呈现递减趋势,必然导致投资的下降,扩大了聚集需求量和现实消费量之间的裂痕。

3.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可以分为三种动机:

l收入动机。收入的多少以及两次收入之间的间隔时间长短。“每天收入1万元”持有货币的愿望,肯定没有“1个月发一次2000元工资”的高。

l交易动机。包括商业动机和谨慎性动机。这个很好理解,购买原材料与销售商品之间有一段时间,需要留点本钱。另外,要持有一定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

l投机动机。为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比如为了等着某支股票价格掉下来“抄底”而持有货币。

最后来总结一下:

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与消费之间差距(储蓄)扩大,引发消费需求不足。这时需要以投资的方式消化储蓄,但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偏好因素,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也使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使得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

造成你失业的根源,不在于你自己本领不够,而在于那些赚了钱的人。是他们赚了钱不愿意消费,也不愿意投资,全部存入银行。

因此,凯恩斯《通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用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在资本主义的危难时,凯恩斯理论是拯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近30年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