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基础的力量。消费还能带动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系统性影响。中央此前提出的“六稳”“六保”,打头的都是就业,足见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在当下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就业如果不保,一切都可能失守,经济大盘自然不会稳,甚至社会稳定的底线都会失守。
其二,当下一些地方出现的政策梗阻、落实迟缓以及“一刀切”的防疫举措,已经影响到稳经济大盘的预期。国常会强调“就业优先”,也是一种问题导向,旨在重拳纠偏。
以交通保畅通为例,此前的国常会要求各地保障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运行;确保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快申快办、全国互认。然而,据5月11日新华社报道,一些地方自制“土政策”,甚至层层加码,导致通而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全国通行证等信息异地互认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落实,给物流和生产企业及其从业者造成较大困惑。
应该看到,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是应急之策,必将有效缓解当前困扰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若干焦点问题,也是治本之策,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物价就是稳供给,保能源就是通血脉,而对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在公积金缓缴、养老保险缓缴等方面政策工具的使用,更是为企业减了负,为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