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不谈理想,但是小米未来的十年不能“躺”

雷军的“失落的犹豫”不是小米的命运。

与前两年大谈创业和产品情怀不同,今年雷军演讲的主角不是小米,而是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的个人故事。

图小源米直播间

雷军一共讲了三个低点的故事,店铺卖货、做论坛、做Joyo.com,让他对用户、社群、电商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为以后经营小米打下了基础。

小米雷军不谈理想,但是小米未来的十年不能“躺”

他在演讲中说,“我憋不住了。其实我躺着也无所谓,躺着也不丢人。”

这些年雷军被称为“劳动模范”。小米创立十二年来,雷军有过很多“低谷”。比如2015年供应链危机,销量锐减,小米上市一年后股价减半…

今天也不同于过去。曾经和雷军一起打下市场的老兵已经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以外部空降高管为主的新领导团队,继续协助雷军和小米面对新的问题。

小米目前恐怕还不能“躺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被视为自己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军造车计划,距离官方宣布已经过去500多天,耗资33亿元,至今仍未产生实质性成果。持续进攻的高端市场,也让雷军继续努力。

仅过去一年,小米就经历了35次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王翔、陆、等高管相继调离,雷军本人也相继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在频繁调整的背后,很明显小米和雷军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小米的新十年,不知道会讲述怎样的故事,但多次“跨过人生低谷”的雷军,永远是舞台的引领者。

1.在演讲的第三年,雷军不再谈理想。
年度演讲的第三年,雷军不再走血战路线。

在个人社交媒体预热近一周后,8月11日晚7点,雷军终于在经典的小米铃声中登上演讲舞台。

他以“穿越人生低谷的感觉”为主题,讲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三次低谷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受。从而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众所周知,雷军是中国第一代中关村创业者,经历过办公软件金山WPS(文字处理系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WPS与跨国巨头微软在桌面文字处理软件领域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被外界赋予了比普通商战更浓厚的创业色彩。

作为雷军金山的R&D负责人,我经历了整个过程。

当时刚加入金山的雷军开发了一款新的办公软件叫盘古,与微软Office竞争。然而盘古上市后,销量惨不忍睹。为了找到盘古滞销的原因,雷军去了中关村的一家软件店卖货。经过七天的一线学习,雷军意识到盘古的问题是“闭门造车”。

图小源米直播间

基于店铺卖货的经验,金山找到了活路,雷军却在盘古的失败中被耽误了。

雷军,在迷茫期,决定休息半年。那段时间,他和朋友经常去夜店,蹦迪,沉浸在重金属摇滚中。甚至因为经常泡吧,他有了在三里屯开酒吧的想法,也就是在为开酒吧做调研的同时,他遇到了更有趣的东西——“CFI do”(中国惠多)的BBS论坛。com),天天跟人争着贴吧。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雷军结识了搅动中国互联网的两位领军人物,寻呼机公司程序员马(腾讯创始人)和宁波电信局工程师丁磊(网易创始人)。

这次泡沫论坛的经历也为小米成功运营论坛奠定了基础。

休息半年后重新投入工作的雷军发现,互联网浪潮势不可挡。结果雷军和金山董事会试图1000万收购网易,弯道超车,最后以网易拒绝告终。

网易收购失败后,雷军创办了电子商务网站Joyo.com。

由于极度缺乏资金和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夕,Joyo.com没有像早期的互联网公司那样依赖巨额融资。雷军最终在2004年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将Joyo.com卖给了亚马逊。

当时,中国企业家不太接受出售公司。卖雷军的优秀,感觉就是卖他的“孩子”。更痛苦的是,雷军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这也是他强调踩“窗”的原因。

图袁磊君微博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雷军讲述了自己经历低谷的亲身经历,几乎没有用太多篇幅提及小米。但是通过这个主题,也可以看到小米今天的真实情况。

从励志的2020演讲“相信自己,锐意进取”,到慷慨激昂的2021演讲“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再到今年的“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不难发现,雷军每年演讲的主题似乎都与小米当年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

2020年是小米十周年。今年小米喜讯连连:股价终于回升到两年前的发行价,雷军成功兑现了“上市首日买入投资者股价翻倍”的承诺;小米推出小米10系列手机,开辟了高端;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时隔六年重返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前三。

多重优势让雷军在当年的第一次年度演讲上喊出了“直面风险,无所不为”的豪情。

到2021年,情况有了新的突破。小米手机销量首次超过苹果,拿下全球第二。雷军在主题演讲中自信地放出了“三年拿下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也鼓励人们“不要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要相信自己选择的最重要的东西”。

到了今年,小米的现状确实给人一种“处于低谷”的感觉。股价已经回到2018年的股价水平;一季度净利润减半,市场份额滑落至国内第五;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25%。

雷军一直是一个有梦想的人。这一次,他不再提“出去打工”和“理想”,而是反思“人生的低谷”。或许也是小米对外界的回应——在经济低迷时期放缓脚步。“躺着也不丢人。”

但从小米的现状和行业的竞争环境来看,未来十年,小米的关键词依然是进攻和突破。毕竟高端市场难攻,保持市场份额不易。

2.十二年的小米潮起潮落
小米在过去的十二年里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

回顾过去,小米过去的十二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2010年初到2014年(小米异军突起)、2014年到2016年底(陷入低谷)、2017年到2020年(重返舞台)和2020年初到现在(高端路堵且长)。

无论是外部媒体的专访,还是雷军的个人发言,对2014年之前小米时期的回忆都是“痛并快乐着”的风格。

很多人用“完美”这个词来形容创业初期。

那段时间,雷军动用了身边所有的人脉和资源,集结了一个被外界形容为卧虎藏龙的超豪华创始团队。在2010年,这批人已经是微软、金山、谷歌、摩托罗拉的核心人物或高管,他们大多管理过几百人的团队。

当时创始人管理团队一片和谐,大家一步步向“硬件+软件+互联网”铁人三项的“大计划”靠近。雷军也每天潜伏在MIUI论坛,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小虾米”账号与产品经理分享自己的产品建议。

外界最熟悉的一件事是,2011年8月16日,小米一代以1999元的价格一炮而红。到了2014年,小米的创业者们正迈着欢快的步伐大步向前。

超高速增长的背后,终究掩盖不了系统性增长的问题。那段时间,小米的“饥饿营销”策略无效,高性价比不再是小米的优势。这也是雷军在第一次年度演讲中对小米跌到谷底的体验。

2015年,手机销量开始下滑,遭遇“屏门”事件。2016年,小米出货量首次出现倒退,仅为5542万台。

在当时的手机行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成功扭转销量下滑的局面。与此同时,曾经和谐的创业团队开始分崩离析。

当时,外界舆论认定导致小米市场下滑的最大元凶是创始人之一周光平,负责供应链的周光平及其团队与三星半导体关系非常不愉快,导致小米供应链危机,小米5推迟发售。为此,雷军亲自去了三星总部,沟通了四次才解决。

小米的跌幅还在扩大。2016年5月,雷军决定亲自负责手机R&D和供应链。周光平被调任首席科学家,远离第一线。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因为当时小米三驾马车的即时通讯产品米聊表现不佳,被调到新成立的“小米探索实验室”,后来负责云服务和路由器。

周光平和黄江吉慢慢淡出舞台,雷军的小米之路也陷入摇摆和思考。2016年,他只见过媒体一次。

进一步拓展生态链,发展线下零售渠道,部分朋友退出竞争市场,终于在2017年,小米公司重回高歌猛进的节奏。当年7月,雷军通过公开信骄傲地公布了小米手机第二季度成绩单——单季出货量2316万台,创下历史新高,用数据证明了小米的“二次创业成功”。

如果说2017年是小米的触底之年,那么2018年的小米才真正回到了中国商业舞台的中心,并成功在香港上市。

然而,近年来,小米似乎陷入了新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中国手机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性价比高的低端手机品牌发展空间被压缩。虽然三星和苹果主导的高端市场是头部玩家主导的,但是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以性价比起家的小米,一直被低毛利所困扰。所以在中低端手机产品线竞争进入常态化阶段后,雷军最终认定“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战”。

小米雷军不谈理想,但是小米未来的十年不能“躺”

“性价比”曾经是小米抢占市场的法宝,如今却成了其冲击高端的最大桎梏。

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很难改变,尤其是一个以长期性价比著称的品牌想要在高端市场突围,更是难上加难。

精力充沛、急于求成的小米并没有顺利走向高端,但问题频出。最具代表性的是2021年小米11“千人维权”行动。

结合当前行业的整体形势,小米还没有到“紧要关头”或“低谷”的境地,但在未来几年内,还需要继续完成这个危险的“长征”,完成自我拯救。

3.谁将陪伴雷军走过新的十年?
小米进入“创业”的下一个十年,却没有人给雷军煮5个小时的小米粥。

如今的小米已经稳稳地站在了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的行列,但当初的创始人已经淡出了一线。

随着被外界称为“雷军背后的人”的林斌退居二线,小米的7位创始团队成员不再负责具体业务: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离职,另外4位留在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走到了幕后。王川出任首席战略官,洪峰主管小米财务,林斌进入战略委员会;刘德是组织部长。

为小米奠定中低端市场的元老们退出了,鱼贯而入的外部职业经理人走上了舞台,成为雷军身边的“左膀右臂”,小米粥虽然养胃,但配料丰富的杂粮粥似乎更适合已经长大的小米。新的十年,小米将冲向高端。

为了打赢这场“小米生死战”,雷军从2019年开始就在“征集外部高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尤其是2020年小米实行合伙人制度后,更是疯狂。

从金立集团总裁陆、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手机创始人、努比亚联合创始人、暴风TV CEO刘、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小米迅速建立了手机圈的“复仇者联盟”。

当年和小米“杠杠”的朋友,变成了雷军的心腹。雷军挑选的这些空降新人,是否能沿袭老兵抗打、敢于入侵的特点?

答案已经揭晓。从2021年开始,小米不仅没有加入“新人”,反而“跑了又跑又散”。

首先,入职仅半年多的杨柘因身体原因正式宣布辞去小米副总裁职务。然而,据《晚邮报》报道,杨柘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工作没有得到雷军的认可”而离开的。

继杨柘之后,官方最近宣布“空降”高管离职已成惯例。两年前,雷军宣长城加入小米时,长城回应“加入小米是最美的期待”。但从那以后,他的事业似乎并不顺利。

在转战小米之前,“万磁王”长城一直被视为联想手机的灵魂,曾打造了联想音乐商店、茄子快传等核心移动应用,属于手机硬件、软件和营销能力兼备的“全才”。

但自从进入小米后,长城不仅没有和小米一起攻城略地,还引发了“擦边球”低俗文案等一系列负面事件,让雷军对长城并不满意。接下来的一年,除了“新瓶装旧酒”的小米10系列之外,来自小米的征途消息并不多,甚至比来自杨柘的还要糟糕。

目前,鲁是新领导班子中最抵触的一个。

鲁是《复仇者联盟》中晋级速度最快的一个。2019年,陆离开金立,开始带领红米手机攻城略地。他迅速帮助小米稳定了国内市场份额,并成功拖住了华为旗下的HONOR。

而且,鲁的“大嘴”在进入小米后也不遗余力。几乎所有的竞品一发布,就能迅速找到突破口发表一些言论。每次拜访后,卢都不忘推销自己的红米产品。

种种成绩让陆魏兵在雷军和小米内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雷军还把他亲自领导的中国区和周瘦子原来领导的国际区交给了陆。

但不是每一个外部高管都能成为鲁,也没有人能保证或有能力陪雷军走过新的十年。毕竟有些一起打拼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还没走完小米的第一个十年。

从常程和杨柘的离职结果可以看出,成本高昂的竞业禁止协议、高管自身性格是否真的与小米的风格相匹配等外在因素。,都是小米不仅评判对方专业能力,还会仔细考量的地方。

而且空降高管对小米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是一种冲击,会占用一些高管的位置,影响员工的晋升积极性。

雷军对《复仇者联盟》的人才观有所调整,这似乎体现在他的“人生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小米造车上。

去年3月,小米高调宣布造车,“重新穿衣”的雷军同时担任智能电动车业务CEO。宣其他16位造车计划核心人员多为小米内部员工。

涂小源米微信官方账号

在随后的团队扩张过程中,更多的是外部车企高管相继空降小米事业部的消息: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周伟加盟小米汽车,担任营销负责人;原极狐汽车事业部总裁余,曾任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小米汽车副总裁;在R&D本身的层面,雷军邀请了前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正南。

造车计划还没有实质性成果,暂时无法判断这些新智能汽车高管的能力。

其实不管谁去谁来,都不会影响雷军继续带领小米走向既定目标的节奏。52岁的雷军还在拼搏。但是,小米需要新领导团队的帮助,打更艰难的仗,创造新十年的里程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