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二季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中,腾讯高管直言:“目前腾讯股价被低估,我们的投资组合也被低估。”
8月17日,腾讯控股(0700.HK)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报告和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人民币2695.05亿元,同比微跌1%,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8%和53%,分别为人民币672.84亿元和人民币420.3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4.407元,同比下滑54%。
2022年第二季度,腾讯营收为人民币1340.34亿元,同比下降3%;营业利润为人民币300.67亿元,同比下降43%;净利润为人民币186.19亿元,同比下滑56%。

在财报公布的前一天,腾讯缩减美团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只停留在传闻的层面。不过,腾讯在半年报中明确写道:“在第二季度,我们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费用并削减运营费用……展望未来,我们将专注于提高业务效率和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在热门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继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在一些市场解读中,这也被视为腾讯“放弃”的信号。
这种做法真的能让腾讯走出“被低估”的困境吗?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腾讯是否真的被低估了。截至8月18日收盘,腾讯股价收盘上涨3.1%,至312.60元;自2022年初以来,腾讯股价累计下跌29.16%。
被低估:视频号的潜力和降本增效的成果。
2020和2021财年,增值服务占腾讯收入的50%以上。今年第二季度,这项业务的表现喜忧参半。2022年第二季度,腾讯增值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16.83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720.1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至人民币354亿元。
令人高兴的是,在社交网络领域,微信视频号的用户参与度“一直非常可观”,视频总播放量同比增长超200%,人工智能推荐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400%,日活跃创作者数量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均超过100%。
受视频直播服务和数字内容订阅服务收入增长的推动,社交网络收入增长1%至人民币292亿元。腾讯半年报称:“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已经超过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这一趋势反映出在长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较量中处于劣势的微信和腾讯,有能力挖掘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流量变现。
在谈到视频号的商业化时,腾讯高管表示,视频号仍处于“培育”阶段,其ECPM(每千次展示的广告收入)低于朋友圈。公司团队还在考虑合适的adLoad(广告加载率)。相对可以肯定的是,挖掘视频广告的增长潜力将成为腾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长期话题。
另一方面,腾讯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第二季度实现1%的增长,收入为422亿元人民币。不过,腾讯在财报中表示,受二季度疫情对商业支付活动的反复抑制,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同比增速放缓;企业服务收入因腾讯“承诺减少亏损项目”而下降。

在上个季度的财报和电话中,腾讯已经透露了降本增效的决心。在第二季度报告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腾讯高管表示,公司仍在努力减少亏损活动。以云服务为例,公司正在减少分包和繁琐的定制,并试图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对于腾讯裁员降薪的不断讨论,半年报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共有员工11.07万人,去年同期为9.4万人;总薪酬成本为567.79亿元,去年同期为443.88亿元。一位曾经在腾讯非核心业务部门工作过的员工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这实际上间接反映出腾讯正在将人力资源集中在更赚钱的业务上,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
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22年第二季度,腾讯一系列运营实现了稳步降低成本,包括(1)关闭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和游戏直播等领域的非核心或冗余业务;(2)整顿表现不佳的业务,包括亏损的数字内容服务和小规模社交媒体产品;(3)加强营销成本控制;(4)将所有内部大陆服务迁移到腾讯云,提高生产力和成本效率。该机构认为,上述措施并未完全反映在中期业绩中,预计将在下半年呈现,维持腾讯“增持”评级,目标价由440港元上调至465港元。
积极信号:“分手”初见成效。
除了自身业务,腾讯的投资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受诸多因素影响,去年以来,腾讯投资合伙人的市值一直在缩水。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联营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700.31亿元——一年前,这一数字为人民币6,346.61亿元。
不难理解。2022年至今,美团-W(3690.HK)下降了24%,JD.COM团-SW(9618.HK)下降了19%,拼多多、壳牌、蔚来汽车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2021年12月23日,腾讯宣布以实物派发JD.COM集团股份的方式派发中期股息,并向股东派发其持有的4.6亿股JD.COM股份。分红后,腾讯在JD.COM的持股比例将从16.9%降至2.2%。
今年,新东方在线(1797.HK)连续多日暴涨后,腾讯于6月15日至16日减持7460万股,套现逾7亿港元,持股比例由9.04%降至1.58%。

所以,8月16日,当“腾讯有意出售美团股份”的消息传出后,美团-W收盘下跌9%,提前回应了腾讯的“割肉”。但在短暂下跌后,腾讯股价最终上涨0.87%,至303港元。
腾讯高管在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上否认了美团的减持,称:“消息不完全准确,我们的投资组合是动态的。腾讯控股一直坚持向股东回报价值。目前腾讯控股的股价被低估了,我们的投资组合也被低估了。”
对于减持JD.COM,该高管还表示,减持JD.COM的资金一部分返还给股东,一部分回购,可能会维持下去。未来,腾讯将继续减少不良投资,向股东回报资本,并考虑以其他形式向股东回报资本。对于腾讯的做法,摩根士丹利认为,回购或向下保护股价将维持腾讯“增持”评级,但将目标价下调11%至400港元。
今年6月被大股东减持后,腾讯股价一路下跌,到了相对划算的位置。华尔街也有很多看好腾讯的观点。Neuberger Berman新兴市场股票投资组合经理Marco Spinar是看涨者之一。他认为,随着疫情的缓解,以及更多稳定经济措施的出台,腾讯的增长将恢复原状。
更积极的观点是,投资者可以重新审视整个中国科技行业。瑞穗分析师李中清认为,高消费者储蓄率、低通胀率和有利的利率环境为投资者购买中国科技公司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腾讯自己可能也参与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回购1860万股股份,价值73.04亿港元。以腾讯3万亿市值计算,回购股份约占总市值的0.25%。假设公司管理层说监管环境趋于正常,平台经济得到支持,腾讯业务持续增长将是一个确定的真命题。
挑战在于:如何打破游戏和广告收入的僵局。
在社交网络部门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游戏业务的增长陷入停滞——2022年第二季度国际游戏市场和本土游戏市场的收入均同比下降1%,分别为107亿元人民币和318亿元人民币。
同样的下跌背后有不同的原因。腾讯认为,国际市场“开始消化后疫情时代的影响”,而本土市场经历了类似的调整期,面临一系列转型挑战,“包括大型游戏发行数量下降、用户消费减少、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落实”。
行业相关人士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腾讯的游戏业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今年游戏版本号重新下发后,腾讯一直没有获批推出新游戏;在营收方面,腾讯的游戏业务营收是业内最高的,因此市场很容易在股价中反映出这一趋势。

腾讯指出,王者荣耀、天涯岳明刀游和英雄联盟的收入下降,而最近推出的英雄联盟游和回归帝国等游戏的收入增加。据上述游戏行业从业者透露,这一步加剧了腾讯推出爆款游戏的压力。
瑞银在二季报的评论中给出了更为积极的预测,称随着游戏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腾讯的重心将转向海外扩张,并将获得显著的长期收入增长机会,提高毛利。在基本情况下,瑞银预计,到2027年,内地游戏开发商的海外市场潜在收入将达到440亿美元,与2021年内地游戏市场460亿美元的规模相似,相当于2022-27年复合增长率为16%。
除此之外,在腾讯的三大业务中,网络广告是唯一一个在2022年第二季度未能实现营收增长的部门,营收为人民币186亿元,同比下降18%。即使搜狗的合并带来了一些广告收入,但仍然难以抵消4月和5月互联网服务、教育和金融领域的疲软广告需求。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17%,媒体广告收入下降25%。
傅锐认为,腾讯的季度业绩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以及期内视频号的发展。网游处于疫情后的“消化期”,加强玩家参与是关键。在金融科技服务处于复苏阶段的同时,降低企业服务的流失势在必行。该行维持腾讯“买入”评级,目标价491港元。